暮秋郊行偶述

· 谢榛
太行迢递起苍烟,凄断鸣鸿倚杖前。 南阻黄巾愁落日,东游皂帽感当年。 山城秋老行边树,河甸寒生战后天。 独有王孙多侠气,千金骏马猎荒田。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迢递(tiáo dì):形容遥远的样子。
  • 苍烟:青烟。
  • 鸣鸿:大雁的鸣声,这里指大雁。
  • 黄巾:东汉末年的黄巾军,此处借指当时的叛乱或战乱。
  • 皂帽:黑色的帽子,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定的服饰或身份象征。
  • 河甸:河边的草地。

翻译

在遥远的太行山上升起了青烟,我倚着拐杖,听到悲伤的大雁鸣叫。向南望去,担心着黄巾之乱带来的灾难和落日的余晖;向东游走时,戴着黑色的帽子,感慨着当年的往事。山城的秋天使得路边的树木显得更加苍老,河边的草地在战后的寒天里透出一丝凄凉。只有那王孙公子充满侠义之气,骑着千金骏马在荒田里狩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秋时节郊外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世事的感慨。首联通过描写太行山上的青烟和鸣鸿,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颔联中,诗人借“黄巾”之乱表达对社会动荡的担忧,同时通过“皂帽”回忆过往,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颈联进一步描写了山城秋景的萧瑟和战后的荒凉。尾联则以王孙公子的侠气和骏马狩猎的场景,与前面的凄凉形成对比,也可能暗示了诗人对某种理想或精神的向往。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