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司马苏公总制宣大

· 谢榛
向晓发长安,飞旌入渺漫。 漠南驱虎豹,天上别鹓鸾。 一荐膺推毂,殊勋报筑坛。 金钲殷地响,宝剑照人寒。 自古边庭计,非今将相难。 龙韬开武库,麟阁待儒冠。 青海连兵苦,黄金结士欢。 论功多汗马,从事有材官。 汉檄云中度,班铭石上看。 雄图骠骑在,一战取楼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渺漫:广远貌。(“渺”读作“miǎo”)
  2. 鹓鸾:比喻朝官。(“鹓”读作“yuān”)
  3. 推毂:借指推荐人才。
  4. 筑坛:指将领为国家建树功业。
  5. 金钲:古代乐器,形如钲而有柄,属行军乐器。(“钲”读作“zhēng”)
  6. 龙韬:古代兵书《六韬》之一,泛指兵略。
  7. 麟阁:汉代阁名,多以画像功臣之所。
  8. 汗马:喻指战功。
  9. 材官: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

翻译

天快要亮时从长安出发,飞舞的旌旗飘向广远的地方。 在漠南驱赶虎豹般的敌人,朝堂上与朝官分别。 因为一次举荐而受到推荐,要用非凡的功勋来报答建树功业的机会。 行军的金钲声在大地回荡,宝剑的光芒照得人感到寒冷。 自古以来边疆的筹划,并非只有现今的将相感到艰难。 兵略在武库中展开,等待着儒生在麟阁获得功勋。 青海连续的战事让人辛苦,用黄金招揽士卒能让他们高兴。 论功劳是众多的战功,任用的有低级的武职人员。 檄文在云中传递,铭记的功劳可以在石碑上看到。 雄伟的图谋如同骠骑将军一般,一战就能够夺取楼兰。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为送苏公总制宣大而作。诗的开篇描绘了苏公清晨从长安出发,奔赴边疆的情景,“向晓发长安,飞旌入渺漫”,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氛围。接下来,“漠南驱虎豹,天上别鹓鸾”,表现了苏公肩负重任,告别朝廷前往边疆征战的英勇和决心。

“一荐膺推毂,殊勋报筑坛”,强调了苏公得到举荐,将以卓越的功勋来回报国家的信任。“金钲殷地响,宝剑照人寒”,通过对金钲声和宝剑光的描写,烘托出军队的威严和战士的英勇。

“自古边庭计,非今将相难”,诗人指出边疆防务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并非现今的将相才感到困难,体现了对边疆问题的深刻认识。“龙韬开武库,麟阁待儒冠”,表达了对苏公运用兵略、建立功勋的期望。

“青海连兵苦,黄金结士欢”,描述了边疆战事的艰苦以及用赏赐来激励士卒的情况。“论功多汗马,从事有材官”,强调了战功的重要性和军队中各类人员的作用。

“汉檄云中度,班铭石上看”,形象地写出了檄文的传递和功绩的铭记。最后,“雄图骠骑在,一战取楼兰”,以骠骑将军为喻,表达了对苏公在边疆取得胜利的信心和期望。

整首诗气势恢宏,语言凝练,既表现了对苏公的赞颂和祝福,也反映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