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程伯莱教授

· 蓝智
广文家在大江东,官冷时时叹转蓬。 读易夜分松寺月,鸣琴春度杏坛风。 久知杜甫诗徒苦,应笑扬雄赋未工。 翰墨交游今绝少,一生襟抱几人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广文:明清时因称教官为“广文”,此处指程伯莱教授。
  • 转蓬(zhuǎn péng):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到处飘零,生活不安定。
  • :指《易经》。
  • 夜分:夜半。
  • 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泛指授徒讲学的地方。
  • 翰墨:原指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翻译

程伯莱教授的家在大江东岸,他身为教官,时常感叹官职清冷,生活如飘转的蓬草般不安定。在夜半时分于松寺中研读《易经》,伴着明月;在春天里于讲学堂中抚琴授课,清风徐来。早就知道杜甫的诗多写愁苦,应当会嘲笑扬雄的赋作不够精巧。如今在文章书画方面交往的朋友极少,这一生中的胸怀抱负又有几人能与之相同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程伯莱教授的,诗中既表达了对程教授生活状况的理解和同情,也体现了对他的学识和品德的敬重。首联描述了程教授的家境和官宦生涯的清冷,流露出一种无奈之感。颔联通过描绘程教授在松寺研读《易经》和在杏坛抚琴授课的情景,展现了他的勤奋和对学术的热爱。颈联以杜甫的诗和扬雄的赋作对比,暗示了文学创作的艰辛和不易。尾联则感慨如今在文学艺术方面志同道合的朋友稀少,强调了程教授的胸怀和抱负的独特性。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蓝智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蓝仁弟。元末与兄往武夷师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