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先民部贞穆先生

尺寸量天天曰瞢,苦僧迁客一生中。 遂从决脰师王蠋,宁事焚膏叹陆通。 何处墓门无盍旦,谁为孝子有弹弓。 鳄溪鬼影蛟鱼吊,韩伯由兹不送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éng):昏暗不明的样子。
  • (dòu):脖子。
  • 王蠋(zhú):齐国贤者,燕军攻齐,王蠋坚决不做燕的臣民,自缢而死。
  • 焚膏:点灯照明,指勤奋学习或工作。
  • 陆通:春秋时楚国隐士,佯狂不仕。
  • 盍旦(hé dàn):鸟名,黎明时鸣叫。
  • 鳄溪:潮州韩江的一段,相传韩愈曾在此处驱鳄,故而得名。

翻译

用尺子去度量天空,天空显得昏暗不明,那些苦闷的僧人和被贬谪的迁客,一生都是如此。 于是决心像王蠋那样坚决不屈,自刎而死,怎肯像陆通那样只为了勤奋学习或工作而空自叹息。 哪里的墓门前没有盍旦鸟在鸣叫,又有谁能像真正的孝子那样拥有弹弓呢。 鳄溪的鬼影让蛟鱼凭吊,韩伯由此不再被贫困所困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先民部贞穆先生所作。诗中用“尺寸量天”表现出了一种无奈和困惑,暗示了现实的难以捉摸。以苦僧迁客的一生来映衬贞穆先生的遭遇,突出了其命运的坎坷。通过提及王蠋,表达了对贞穆先生坚贞不屈精神的赞美;而陆通的例子则从反面强调了不应只空自叹息,而应有所作为。诗中还提到墓门前的盍旦和孝子的弹弓,可能是在暗示对正义和孝道的思考。最后以鳄溪的鬼影和蛟鱼的吊唁,以及韩伯不再受穷的表述,寓意着对贞穆先生的一种特殊的纪念和期望。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贞穆先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