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细雨贫郊去送袁于人还郡四首

执袪似不为分风,此去犹行羹颊中。 天外灵根孤冉闵,小山德树秀林通。 为除鬼面存书骨,试释蛇魂允角弓。 剩有石仓三百卷,嵯峨吾道米云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执袪(qū):拉住衣袖,表示送别。袪,衣袖。
  • 羹颊:本指汤汁和面颊,此处可理解为行走在细雨湿润的环境中,如同脸上沾着汤汁般。
  • 冉闵(rǎn mǐn):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此处以冉闵形容细雨带来的顽强生命力。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路途艰难或学问高深。

翻译

拉着衣袖送别似乎不只是为了挡风,这次离去仍像是行走在细雨湿润之中。天边的灵根孤独地生长如冉闵般顽强,小山上的树木秀美与树林相通。为了去除鬼魅般的表象而保存书籍中的精髓,尝试解脱蛇的灵魂并认可角弓的力量。还剩下石仓中的三百卷书,我追求的学问之道就像高耸的山峰,如同米芾的书法之境那般深远无穷。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描绘细雨中的景象和表达对学问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诗中的景象描写富有意境,如“天外灵根孤冉闵,小山德树秀林通”,将细雨中的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和文化意象相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韵味。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保存文化精髓和追求学问的坚定信念,“为除鬼面存书骨,试释蛇魂允角弓”体现了这种精神。最后,“剩有石仓三百卷,嵯峨吾道米云穷”则表现出诗人对学问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期望,以石仓中的书卷和高峻的学问之道象征着诗人不断追求的目标。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和文化内涵。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