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太守子晋过昭觉禅院

· 谢榛
使君重惠远,频往兴逾高。 共欲参禅妙,何心索句劳。 霜明分夜色,松响乱寒涛。 更话睢中事,忧端在二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程太守。(shǐ jūn)
  • 惠远: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居住修行。这里借指昭觉禅院的高僧。(huì yuǎn)
  • 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通过静虑领悟佛理。(cān chán)
  • 索句:写诗时思考找寻诗句。(suǒ jù)
  • 忧端:愁绪。(yōu duān)
  • 二毛:头发斑白,指年老。(èr máo)

翻译

太守您十分看重昭觉禅院的高僧,频繁前往,兴致愈发高涨。我们都想要参透禅机的玄妙,哪还有心思费力去寻求诗句呢。秋霜使夜色分明,松涛声扰乱了寒冷的波涛声。我们又谈起睢中的事情,忧愁的情绪在我们斑白的头发上体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程太守一同前往昭觉禅院的情景及感受。首联表明程太守对禅院高僧的重视以及多次前往禅院带来的更高兴致。颔联表达了他们在禅院想要领悟禅理,而暂时放下了写诗的心思。颈联通过描写霜和松涛,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也增添了禅院的宁静之感。尾联则提到了睢中的事情,引发了他们的忧愁,而这种忧愁也体现在了他们逐渐斑白的头发上。整首诗意境清幽,既写出了禅院的氛围,又透露出作者和程太守的心境,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