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郭太史质夫

· 谢榛
直北京华地,仙郎足胜游。 云低金阙暮,月动玉堂秋。 草诏传天语,题诗见国忧。 茫茫湖海上,有客寄渔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仙郎:唐代称尚书省各部郎中、员外郎为仙郎,这里指郭太史。(读音:xiān láng)
  • 金阙:指皇宫。(读音:jīn què)
  • 玉堂:指翰林院。(读音:yù táng)
  • 天语:帝王的诏谕。(读音:tiān yǔ)

翻译

在直通京城的繁华之地,郭太史您足以尽情游览。 云朵低垂,皇宫的傍晚景色迷人;月亮移动,翰林院的秋天充满诗意。 起草诏书传达着皇帝的诏谕,题诗中体现出对国家的忧虑。 在茫茫的湖海之上,有我这个客人寄托于渔舟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谢榛寄给郭太史质夫的。诗的首联点明郭太史所在的京城之地繁华,足以畅快游玩。颔联通过描绘云低金阙暮、月动玉堂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郭太史身处皇宫和翰林院的重要地位。颈联则提到郭太史起草诏书传达皇命,以及通过题诗表达对国家的担忧,体现了他的职责和爱国情怀。尾联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茫茫湖海的渔舟之上,与京城的繁华形成对比,可能暗含着一种孤独或超脱之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郭太史的描写和自身的处境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世事的感慨。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