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望诸陵

落日诸陵上,森森殿阁阴。 人间金册贵,泉下玉舆深。 霜露君王感,松楸客子吟。 牛山登望意,万古一沾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诸陵:古代帝王的陵墓。“诸”(zhū)
  • 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 金册:古代帝王用于册封显爵的诏书。
  • 玉舆:这里指帝王的棺椁。“舆”(yú)
  • 霜露:本指霜和露水,此处借指对逝者的哀思和祭奠。
  • 松楸:松树与楸树。墓地多植,因以代称坟墓。“楸”(qiū)
  • 牛山登望意:牛山登望是一个典故。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生命短暂而悲哀落泪。后用来比喻人生短暂,触景伤情。

翻译

夕阳西下,落在帝王的陵墓之上,一座座殿阁在树木的荫蔽下显得阴森。 人世间,册封显贵的金册固然珍贵,然而在九泉之下,帝王的棺椁却深埋于此。 秋霜寒露,引发了对君王的感慨;面对松楸,游子吟唱出心中的哀思。 如同齐景公在牛山登高远望时的心境,这万古以来的情景,令人不禁泪湿衣襟。

赏析

这首诗以落日余晖中的诸陵为背景,描绘了陵墓的阴森景象以及诗人对逝者的哀思和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夕阳下的诸陵和森森殿阁,营造出一种肃穆、阴森的氛围。“人间金册贵,泉下玉舆深”则通过对比人间的荣华富贵和死后的寂寞冷清,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霜露君王感,松楸客子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思之情,将对君王的感慨和游子的思乡之情融合在一起。最后一句用“牛山登望意”的典故,点明了人生短暂、悲欢无常的主题,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透露出一种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谢与思

谢与思,字见齐,一字方壶。番禺人。明神宗万历八年(一五八〇)进士。官诸暨知县,寻调大田,为蜚语所中,贬秩。筑小楼于郊坰以隐居。卒年三十二。有《抱膝居存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八、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一有传。 ► 2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