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作

棱棱七尺骨,坐卧对空山。 病久节从换,才疏官较閒。 呼儿抽药裹,避客静柴关。 乞地非勾漏,何心问大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棱棱(léng léng):形容人消瘦骨立的样子。
  • 节从:气节随从,指人的意志和行为。
  • 较閒:较为清闲。
  • 柴关:柴门。
  • 勾漏:指勾漏山,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北。古代传说那里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 大还:道教术语,指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翻译

我这瘦骨嶙峋的身躯,七尺之高,于空山中或坐或卧。患病时间久了,气节也随之改变,才能疏浅,官职也较为清闲。呼唤儿子拿出药包,为避开客人,静静关闭柴门。我并非想求得去勾漏山那样的仙境之地,又何必去关心如何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病中的情境和心境。诗的开头用“棱棱七尺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消瘦,“坐卧对空山”则营造出一种孤独、寂静的氛围。接下来,诗人提到病久使得自己的气节有所变化,才疏导致官职清闲,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绪。后面“呼儿抽药裹,避客静柴关”,细腻地刻画了诗人病中的生活细节和想要寻求宁静的心态。最后两句“乞地非勾漏,何心问大还”,表达了诗人对求仙问道之事的淡漠,反映出他在病痛中的一种超脱和对世俗追求的释然。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幽深,通过对病中生活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谢与思

谢与思,字见齐,一字方壶。番禺人。明神宗万历八年(一五八〇)进士。官诸暨知县,寻调大田,为蜚语所中,贬秩。筑小楼于郊坰以隐居。卒年三十二。有《抱膝居存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八、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一有传。 ► 2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