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烂柯山:山名,传说中因晋人王质砍柴时观仙人对弈,棋局终了,斧柄已烂而得名,此山常被用来象征仙境和变化。(“柯”读音:“kē”)
- 羚峡:地名,可能是一个地势险要、风景秀丽的峡谷。
- 层峦:连绵的山峰。(“峦”读音:“luán”)
- 瑶林:传说中神仙居住的树林,这里泛指美丽的树林。
- 浴云:沐浴在云雾之中。
- 流偏冷:流水偏显寒冷。
- 蒸日:被阳光照射。
- 峰焦:山峰在阳光照射下的样子,仿佛被烧焦一般。
- 翠欲沉:翠绿的颜色似乎要沉下去,形容山峰在阳光下的色彩变化。
- 欹崖:倾斜的山崖。(“欹”读音:“qī”)
- 幽未测:幽深而难以测量。
- 杖拖绝巘:拐杖拖在极高的山峰上。(“巘”读音:“yǎn”)
- 杳难寻:遥远而难以寻找。
- 分僧榻:分享僧人的床铺。
- 游仙:游于仙境。
- 碧岑:碧绿的山峰。
翻译
烟雾缭绕的连绵山峦不知有多深,隐隐传来的下棋声从美丽的树林中飘落。 沐浴在云雾中的石头溅起的水流偏显寒冷,被阳光照射的山峰仿佛被烧焦,翠绿的颜色似乎要沉下去。 脚步在倾斜的山崖前因担心其幽深难测而有些胆怯,拐杖拖在极高的山峰上,遥远得难以寻找。 夜晚在野外住宿,分享僧人的床铺,梦中进入仙境,倚靠着碧绿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烂柯山和宿于莲圣庵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山峦、棋声、云雾、流水、山峰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幽静的氛围。
首联“烟际层峦知几深,棋声隐隐落瑶林”,以烟雾中的山峦和隐隐传来的棋声开篇,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颔联“浴云石溅流偏冷,蒸日峰焦翠欲沉”,对山中的石头、流水、山峰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展现出大自然的奇妙变化。
颈联“步怯欹崖幽未测,杖拖绝巘杳难寻”,则表现了山路的艰险和诗人在探索过程中的小心翼翼。
尾联“夜从野宿分僧榻,梦入游仙倚碧岑”,描述了诗人夜晚宿于僧榻,梦中进入仙境的情景,给全诗增添了一份虚幻的色彩。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想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