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山卧:指隐居。(“东”,读音:dōng;“山”,读音:shān;“卧”,读音:wò )
- 徵书:古代朝廷征辟贤才的文书。(“徵”,读音:zhēng ; “书”,读音:shū )
- 络绎:连续不断,往来不绝。(“络”,读音:luò ;“绎”,读音:yì )
- 神京:京城。(“神”,读音:shén ;“京”,读音:jīng )
- 雁塞:泛指北方边塞。(“雁”,读音:yàn ;“塞”,读音:sài )
- 山甫衮:仲山甫的礼服,借指贤臣。(“山”,读音:shān ;“甫”,读音:fǔ ;“衮”,读音:gǔn )
- 亚夫营:指周亚夫细柳营,借指军纪严明的军队。(“亚”,读音:yà ;“夫”,读音:fū ;“营”,读音:yíng )
- 燕然石: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石”指建立边功的记功碑。(“燕”,读音:yān ;“然”,读音:rán ;“石”,读音:shí )
翻译
想要像谢安那样去东山隐居却未能如愿,征辟贤才的文书接连不断地从京城传来。 威风凛凛地行进在北方边塞,那里风烟平静安宁,簇拥着龙旗的军队军容整齐、装备精良。 进献忠心和建议时不忘像仲山甫那样的贤臣,保卫国家的安危需要依靠像周亚夫细柳营那样军纪严明的军队。 以前多次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看那石碑,应当重新打磨好以便再次铭刻功勋。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豪迈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英雄气概的场景。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想要隐居却不能的无奈,紧接着通过“徵书络绎下神京”展现了朝廷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接下来,诗人用“威行雁塞风烟净,传拥龙旗组练明”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的威武和严明,给人一种强大的安全感。诗中提到“献纳不忘山甫衮,安危须仗亚夫营”,强调了贤臣和军纪严明的军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对贤能之士的期望。最后,“旧题几遍燕然石,看取重磨好勒铭”则表达了对建立功勋的向往和决心,整首诗气势恢宏,意境壮阔,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