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宗伯:古代官名,掌管宗庙祭祀等事,后世以称礼部尚书。(“伯”读音:bó)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 三礼:古代祭天、地、宗庙之礼。
- 宗工:此指众人敬仰的、在诗文等方面卓有成就之人。(“工”读音:gōng)
- 鸣珂(kē):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 夔(kuí)龙: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
- 染翰:指以笔蘸墨。翰,毛笔。
- 琬琰(wǎn yǎn):本指美玉,此喻指美好的诗文。
- 东观:东汉洛阳南宫内观名,东汉明帝诏班固等修撰《汉记》于此,书成名为《东观汉记》,后泛指宫中藏书、著书之处。
- 武库:本指储藏兵器的仓库,此借指收藏丰富。
- 西山副墨:指著作。
翻译
在南北两地都承受着深厚的恩宠,在明堂举行的祭天、地、宗庙之礼都交由您这位众人敬仰的大家来负责。您骑着佩玉作响的骏马出行,声动如夔龙般的辅弼良臣之上,您挥笔写下的诗文名声之高,如同美好的琬琰之玉。宫中藏书丰富的东观堪称武库,您在西山著书展现出了文雄的风范。如今正逢开阁招贤之时,我这漂泊之人应该不会再感叹自己如飞蓬般漂泊不定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戴柱献给南大宗伯李公的。诗中对李公的地位、才华和功绩进行了赞美。首联点明李公深受恩宠,且负责重要的礼仪之事,显示出其地位之高。颔联通过描写李公出行的显贵和诗文的杰出,进一步展现其非凡之处。颈联以东观藏书和西山著书来衬托李公的博学和文才。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这个招贤的时代,希望能够找到归宿,不再漂泊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用典恰当,层次分明,既表达了对李公的敬仰,也抒发了诗人自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