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住山寺诗八首虎丘

吴阊何地布黄金,海涌峰头绮殿临。 多宝散光摇剑壑,众香和梵出旃林。 笙歌总入声闻道,花月终归止观心。 共指点头岩下石,无生曾悟去来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阊:苏州的别称。
  • 布黄金:比喻景色或建筑的辉煌。
  • 海涌峰:指虎丘山,因其山势险峻,如海浪涌动。
  • 绮殿:华丽的宫殿。
  • 多宝:指多宝塔,佛教中的一种塔形建筑。
  • 剑壑:指剑池,位于虎丘山下,传说中吴王阖闾葬于此。
  • 众香:指各种香料。
  • 和梵:与佛教音乐和谐。
  • 旃林:指佛教寺庙。
  • 笙歌:指音乐和歌声。
  • 声闻道:佛教中指通过听闻佛法而得道。
  • 止观心: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指通过静坐观察内心,达到心境的平和。
  • 点头岩:虎丘山的一处景点,传说中观音菩萨曾在此点头。
  • 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 去来今:指过去、现在和未来。

翻译

在苏州何处能见到金光闪闪的辉煌景象?就在那海涌峰上,华丽的宫殿俯瞰着四周。多宝塔的光芒在剑池之上摇曳,各种香料的香气与佛教音乐和谐地从寺庙中传出。音乐和歌声都融入了听闻佛法的体验,花和月最终归于通过静坐观察内心达到的平和心境。大家共同指向点头岩下的石头,那里曾有观音菩萨点头,让人领悟到超越生死的境界,洞悉过去、现在和未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苏州虎丘山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深远。诗中“布黄金”、“绮殿临”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山寺的辉煌与壮丽;“多宝散光”、“众香和梵”则巧妙地融合了佛教元素,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与向往。结尾处的“无生曾悟去来今”深刻表达了佛教超越生死、洞悉三世的哲理,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