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子沈集画并题

· 张羽
笔砚随人老,云山发□新。 昔心期后世,余习自前身。 石埭残沙晓,茅檐古木春。 卜居能有此,甘与白鸥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笔砚:指书写工具,笔和砚台。
  •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峰,常用来形容隐居或远离尘嚣的地方。
  • 发□新:此处“发”指启发,“□”可能为缺失字,意指新的启发或灵感。
  • 昔心期后世:昔心,指过去的志向或心愿;期,期待;后世,指未来的人们。
  • 余习:指个人习惯或习性。
  • 自前身:指从前的自己,或前世的自己。
  • 石埭:石堤,用石头筑成的堤坝。
  • 残沙:指河岸或湖边残留的沙子。
  • 茅檐:茅草覆盖的屋檐,常用来形容简朴的乡村生活。
  •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 白鸥:白色的海鸥,常象征自由和纯洁。

翻译

笔和砚台伴随着人老去,云雾缭绕的山峰带来了新的灵感。 过去的志向和心愿期待着未来的人们,个人的习惯和习性似乎来自前世的自己。 石堤旁的残留沙子在清晨显得格外明亮,茅草覆盖的屋檐下,古老的树木迎来了春天。 如果能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居住,我甘愿与自由纯洁的白鸥为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笔砚随人老”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云山发□新”则展现了自然界永恒的新生和灵感。后句通过对“昔心”与“余习”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最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由纯洁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