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笃斋宰浦城

· 张羽
东郊晴雪滉征衣,北阙晴云动曙晖。 建水郎官持节去,楚江游子及春归。 与君得县年俱长,作伴还乡愿亦违。 淮海音书看不远,定应贫乏慰庭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宰浦城:指何笃斋被任命为浦城县令。
  • 征衣:指出行时所穿的衣物。
  • 北阙:指朝廷。
  • 建水:地名,位于今福建省。
  • 郎官: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何笃斋。
  • 持节:指持有朝廷的节杖,代表朝廷的权威。
  • 楚江:指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泛指何笃斋的故乡。
  • 及春归:指春天归来,这里比喻何笃斋回到故乡。
  • 得县:指被任命为县令。
  • 年俱长:指年龄相仿。
  • 愿亦违:指愿望未能实现。
  • 淮海:指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这里泛指何笃斋任职的地方。
  • 庭闱:指父母的居所,这里代指父母。

翻译

东郊的晴雪照亮了出行的衣裳,北阙的晴云在黎明的曙光中飘动。 建水的郎官何笃斋持着朝廷的节杖离去,楚江的游子如春天般归来。 你我同龄,都得到了县令的职位,但相伴还乡的愿望却未能实现。 淮海之间的音信并不遥远,你定能在贫乏中安慰家中的父母。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羽为送别何笃斋赴任浦城县令而作。诗中通过描绘东郊的晴雪和北阙的晴云,营造出一种清新明朗的氛围,象征着何笃斋的新任职务充满希望。诗中“建水郎官持节去,楚江游子及春归”巧妙地结合了何笃斋的官职和归乡之情,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未能与友人同归的遗憾,以及对友人在外能够照顾好家庭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