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东阳弟

昔我归自黄山时,曾送龙虎张君诗。 张君善诗逼张籍,淡若古瑟弦朱丝。 难兄之下有难弟,有道有术仍能医。 携诗过我茅屋底,每忆令兄欣见之。 上清真人矞云气,南阳太守清冰姿。 顾惭寘我珠玉侧,华胄遥遥那得辞。 君归见兄道贱子,别二十年双鬓衰。 山中茯苓倘可斸,岁晚楖栗当相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虎张君:指张东阳,因其名字中有“龙虎”之意,故称。
  •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此处用以比喻张东阳的诗才。
  • 淡若古瑟弦朱丝:形容张东阳的诗风淡雅,如同古瑟上红色的丝弦,既古朴又鲜明。
  • 难兄之下有难弟:意指在张东阳这位优秀的兄长之下,还有同样优秀的弟弟。
  • 有道有术仍能医:指张东阳的弟弟不仅道德高尚,还精通医术。
  • 上清真人矞云气:上清真人,道教中的神仙,此处用来形容张东阳的高洁;矞云气,指祥云,比喻其气质非凡。
  • 南阳太守清冰姿:南阳太守,指张东阳,比喻其清廉如冰。
  • 华胄:指贵族的后代,此处指张东阳家族。
  • 茯苓:一种中药材,常用于养生。
  • (zhú):挖掘。
  • 楖栗(jí lì):一种树木,其果实可食用,此处指山中的生活。

翻译

昔日我从黄山归来时,曾经为龙虎张君写诗送别。张君的诗才堪比唐代诗人张籍,其诗风淡雅如古瑟上的朱红丝弦。在他的兄长之下,还有一位同样优秀的弟弟,不仅道德高尚,还精通医术。他带着诗作来到我的茅屋,每次想起他的兄长,见到他都感到欣喜。张东阳如同上清真人般高洁,气质非凡,又如南阳太守般清廉如冰。我自愧不如,置身于这珠玉般的人物之侧,作为遥远的贵族后代,怎能推辞。你回去见到兄长时,请告诉他我,别离已有二十年,双鬓已斑白。山中的茯苓若可挖掘,岁晚我将带着楖栗与你相伴。

赏析

这首诗是张以宁为送别张东阳而作,通过对张东阳及其弟弟的赞美,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敬仰。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典故,如将张东阳比作上清真人和南阳太守,既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又突出了其清廉的品格。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与张东阳深厚的友情,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