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白问月图

青天出皓月,碧海收微烟。 举杯一问月,我本月中仙。 醉狂谪人世,于今几何年。 桂树日已老,我别何当还。 兔药日已熟,我鬓何由玄。 迢迢夜郎外,垂光一何偏。 问月月不语,举杯复陶然。 青天自万古,皓月长在天。 明当蹑倒景,飞步昆崙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碧海:这里指广阔的天空,因其颜色似海。
  • :贬谪,指被贬到人间。
  • 桂树:传说中月亮上的树。
  • 兔药:指传说中月宫里的仙药,由玉兔捣制。
  • :鬓发,指头发。
  • :黑色,这里指变白。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夜郎:古地名,这里泛指边远之地。
  • 倒景:倒影,这里指月亮的倒影。
  • 昆崙:即昆仑山,传说中的仙山。

翻译

青天上挂着明亮的月亮,碧蓝的天空收起了微弱的烟雾。我举起酒杯向月亮发问,我本是月中的仙人。因醉酒狂放而被贬谪到人间,至今已经多少年了。月亮上的桂树日渐衰老,我何时才能回去?月宫中的仙药已经成熟,我的鬓发为何还未变黑?在遥远的夜郎之外,月光为何如此偏斜。我问月亮,月亮却不回答,我再次举杯,心情依旧陶然。青天自古不变,明亮的月亮永远挂在天空。明天我将追随月亮的倒影,飞步登上昆仑山的巅峰。

赏析

这首作品以李白问月为题材,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渴望。诗中,“青天出皓月,碧海收微烟”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美丽,而“我本月中仙”则展现了诗人的超凡脱俗。后文通过桂树、兔药等意象,抒发了诗人对仙境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追随月亮、飞升仙境的愿望,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