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苏门山长吟
我行殷墟鄘卫间,访古一望苏门山。
濯缨思向百泉上,悲风落日流潺湲。
苏门先生久韬耀,土窟隐居睨嵩少。
嵇阮叩之嘿不言,下山回首闻鸾啸。
啸台隐隐白云层,本末披烟正可凭。
青史百年书巧宦,徒惭柳下愧孙登。
竹林七子沉酣处,空有山阳怀旧赋。
拂衣便可巢云松,芒鞋桐帽吾将去。
雪蓑道人期我游,弦琴读易苏门秋。
早向浮丘知相鹤,幸从庄叟悟牺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殷墟:商朝的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
- 鄘卫: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 濯缨:洗涤帽带,比喻清高。
- 百泉:指众多的泉水。
- 潺湲:水流声。
- 韬耀:隐藏光芒。
- 土窟:土洞。
- 睨:斜视。
- 嵩少:嵩山和少室山,位于河南省。
- 嵇阮:嵇康和阮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 嘿:同“默”,沉默。
- 啸台:传说中嵇康和阮籍长啸的地方。
- 青史:史书。
- 巧宦:善于钻营的官员。
- 柳下: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的贤人。
- 孙登:三国时期魏国的隐士。
- 竹林七子:指魏晋时期的七位文学家,包括嵇康、阮籍等。
- 山阳: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焦作市。
- 巢云松:隐居在云松之间。
- 芒鞋桐帽:指隐士的装束。
- 雪蓑道人: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隐士。
- 弦琴读易:弹琴和读《易经》。
- 浮丘:浮丘公,传说中的仙人。
- 庄叟:庄子。
- 牺牛:祭祀用的牛。
翻译
我在殷墟和鄘卫之间行走,探访古迹,远望苏门山。想在百泉之上洗涤帽带,感受悲风和落日下的潺潺流水。苏门先生长久隐藏光芒,在土洞中隐居,斜视嵩山和少室山。嵇康和阮籍来访时他沉默不言,下山后回首听到鸾鸟的鸣叫。啸台隐没在白云层中,正适合凭吊。史书上记载了许多善于钻营的官员,我感到惭愧,不如柳下惠和孙登。竹林七子沉醉的地方,如今只剩下怀念旧时的赋文。我拂衣而去,便可隐居在云松之间,穿上芒鞋和桐帽,我将离去。雪蓑道人约我同游,弹琴读《易经》,在苏门的秋天。早知浮丘公的相鹤之术,有幸从庄子那里领悟牺牛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游历古迹、怀念历史人物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诗中“我行殷墟鄘卫间”和“访古一望苏门山”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探寻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而“濯缨思向百泉上”和“悲风落日流潺湲”则抒发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苏门先生久韬耀”和“土窟隐居睨嵩少”以及“嵇阮叩之嘿不言”和“下山回首闻鸾啸”运用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理解和对自己境遇的反思。最后,“啸台隐隐白云层”和“青史百年书巧宦”以及“徒惭柳下愧孙登”和“竹林七子沉酣处”则寄托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游历诗。
欧大任的其他作品
- 《 谒泗州祖陵 》 —— [ 明 ] 欧大任
- 《 吴侍御约卿宅同黎秘书惟敬杜舍人从殷得臣字 》 —— [ 明 ] 欧大任
- 《 蓟门行送周民部元孚饷边 》 —— [ 明 ] 欧大任
- 《 吴驾部公择斋中听李生歌得声花二韵 》 —— [ 明 ] 欧大任
- 《 答张山人勤夫见寄二首 》 —— [ 明 ] 欧大任
- 《 访苏四丈绍节隐居 》 —— [ 明 ] 欧大任
- 《 送李尚宝册封肃府 》 —— [ 明 ] 欧大任
- 《 王仲房吴少蒙吴翁晋梅季豹过集迟周公瑕殷无美不至 》 —— [ 明 ] 欧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