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洛二首
步出平城门,三市纷已暮。
岩峙虎牢关,威夷成皋路。
煌煌京洛中,冠盖竞驰骛。
企迹紫闼云,扬芬兰台雾。
岂必子公力,猥荷夷门顾。
虚薄罕时才,嘉招忝西赴。
名位故自卑,献纳宁可遇。
引领景运开,奔凑铜龙步。
握管腼英髦,弹冠谢交故。
龙辱谁可惊,衡茅尚吾素。
千金惭非骏,五石偶同瓠。
何当奉简书,归事东菑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入洛:指进入洛阳,洛阳在古代是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 平城门:古代洛阳的南门。
- 三市:指洛阳的三个市场,这里泛指市场区域。
- 岩峙:形容山势高耸。
- 虎牢关:古代著名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
- 威夷:形容道路险峻。
- 成皋路:通往成皋的道路,成皋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
- 煌煌:形容光彩夺目。
- 京洛:指洛阳,因其曾是东周、东汉等朝代的都城,故称京洛。
- 冠盖:指官员的帽子和车盖,这里代指官员。
- 驰骛:形容快速奔驰。
- 企迹:指追随前人的足迹。
- 紫闼:指皇宫的门户,这里代指朝廷。
- 扬芬:散发香气,这里比喻声名远扬。
- 兰台:古代收藏典籍的地方,这里代指朝廷的文职机构。
- 猥荷:谦词,表示不配承受。
- 夷门:古代洛阳的东门,这里代指朝廷的重视。
- 虚薄: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才能不足。
- 嘉招:指朝廷的邀请。
- 忝:谦词,表示有愧于。
- 西赴:指前往西方的洛阳。
- 献纳:指向朝廷进言献策。
- 引领:形容期待。
- 景运:指国家的繁荣昌盛。
- 奔凑:形容人们争相聚集。
- 铜龙:古代宫殿前的装饰物,这里代指朝廷。
- 握管:指执笔写作。
- 腼:羞愧。
- 英髦:指杰出的人才。
- 弹冠:指整理衣冠,准备出仕。
- 交故:指旧交。
- 龙辱:指荣辱。
- 衡茅:指简陋的居所。
- 千金:指价值千金的良马。
- 非骏:不是良马。
- 五石:指五石散,一种古代药物。
- 瓠:葫芦。
- 简书:指书信或文书。
- 东菑:指东方的田地。
- 赋:指写作。
翻译
走出平城门,市场区域已是黄昏。山势高耸的虎牢关,险峻的成皋路。洛阳城中光彩夺目,官员们竞相奔驰。追随朝廷的足迹,声名远扬在文职机构。不配承受朝廷的重视,谦虚地接受邀请前往洛阳。名位本就低下,向朝廷进言献策的机会难得。期待国家的繁荣昌盛,人们争相聚集在朝廷。执笔写作时感到羞愧,整理衣冠告别旧交。荣辱谁会在意,简陋的居所是我的本色。价值千金的良马我愧不敢当,五石散偶然与葫芦相同。何时能奉命书写,回归东方的田地写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的繁华景象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虎牢关”、“成皋路”等,展现了洛阳的历史底蕴和地理特征。同时,诗人通过“虚薄罕时才”、“名位故自卑”等自谦之词,表达了自己对才能和地位的自知之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洛阳的辉煌,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是一首优秀的古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