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同梁祠部冼京兆陪顾徐二使君游陈少参浮丘别墅得时字
冷月清霜雁鹜池,相逢斗酒自难期。
人从安石栖山日,客及参军奉使时。
坐上可能留北海,花前犹似在东篱。
吴歈歌管深陶写,莫遣红颜笑鬓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梁祠部冼京兆:指梁祠部和冼京兆,两位官员。
- 顾徐二使君:指顾使君和徐使君,两位使者。
- 陈少参:指陈少参,一位官员。
- 浮丘别墅:指陈少参的别墅。
- 雁鹜池:指池塘,因池中有雁鹜(野鸭)而得名。
- 安石:指东晋名臣谢安,字安石,这里比喻陈少参。
- 参军:指官员的助手。
- 北海:指北海太守孔融,这里比喻在座的客人。
- 东篱:指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这里比喻闲适的生活。
- 吴歈歌管:指吴地的歌曲和乐器。
- 陶写:指陶冶性情,抒发情感。
- 红颜:指年轻女子。
- 鬓丝:指白发。
翻译
在冷月清霜下的雁鹜池边,相逢斗酒自是难得的期待。人们如同安石般栖息于山中之日,客人们恰逢参军奉使之时。在座上或许能留住北海太守般的客人,花前仿佛仍在东篱下采菊。吴地的歌曲和乐器深深地陶冶性情,抒发情感,莫让红颜嘲笑我们的白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夕在陈少参浮丘别墅的聚会场景,通过“冷月清霜”、“雁鹜池”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中“人从安石栖山日”和“客及参军奉使时”两句,以谢安和参军为喻,赞美了陈少参的隐逸生活和客人们的身份。后文通过“坐上可能留北海”和“花前犹似在东篱”等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结尾处“吴歈歌管深陶写,莫遣红颜笑鬓丝”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