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洞

浮海南行佛业兴,岩头犹纪过江僧。 渡芦去面嵩山壁,传得东来第一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海南行:指达摩祖师从印度乘船南行来到中国。
  • 佛业兴:指佛教事业在中国兴起。
  • 岩头:指达摩洞所在的山岩。
  • 过江僧:指达摩祖师,他渡过长江来到中国。
  • 渡芦:指达摩祖师渡过长江时,据说他折芦为舟。
  • 面嵩山壁:指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九年。嵩山(sōng shān)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 东来第一灯:指达摩祖师带来的佛教教义,象征着东方佛教的启蒙。

翻译

达摩祖师乘船南行,佛教事业在中国兴起,岩头上还记载着他渡江的僧人。他折芦渡江,去嵩山面壁九年,传来了东方佛教的第一盏明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达摩祖师的历史事迹,表达了对其传教事业的敬仰和对佛教文化的推崇。诗中“浮海南行佛业兴”一句,概括了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佛教在中国的兴起。“渡芦去面嵩山壁”则生动地描绘了达摩祖师渡江和面壁的情景,展现了他的坚韧和毅力。最后一句“传得东来第一灯”象征着达摩祖师带来的佛教教义,如同东方的第一盏明灯,照亮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之路。整体上,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达摩祖师和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