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过悦上人迟恩公礼公

·
杖藜江路雪方消,献岁初过善世桥。 为许阮公持白马,便逢支遁论逍遥。 山寒竹树鸣苍玉,窗暝梅花照绛绡。 今日长干禅藻盛,风流何必减南朝。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杖藜:拄着藜杖。
  • 江路:江边的道路。
  • 献岁:新的一年开始。
  • 善世桥:桥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座桥。
  • 阮公:指南朝宋文学家阮籍,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 持白马:指持戒严谨,典出《高僧传》中的白马寺。
  • 支遁:东晋高僧,擅长玄谈,此处借指悦上人。
  •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苍玉:青色的玉,此处形容竹树的颜色。
  • 窗暝:窗户昏暗。
  • 绛绡:红色的薄纱,此处形容梅花的颜色。
  • 长干:地名,位于南京,此处指南京。
  • 禅藻:指佛教文化的繁荣。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南朝时期,文化繁荣。

翻译

拄着藜杖走在江边的道路上,雪刚刚消融,新的一年刚开始就过了善世桥。为了许下像阮籍那样持戒严谨的愿望,便遇到了支遁般的高僧谈论逍遥自在。山中寒冷,竹树呈现出青玉般的颜色,窗户昏暗,梅花照耀着红色的薄纱。今日南京的佛教文化如此繁荣,风流何必减于南朝时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春时节拜访僧人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佛教文化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诗中“杖藜江路雪方消”一句,既展现了初春的清新景象,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超脱。“今日长干禅藻盛,风流何必减南朝”则直接抒发了对当时佛教文化繁荣的赞叹,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评价。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