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大仑山房

文笔峰前偃敝庐,衡茅寥寂野人疏。 山中叶落迷樵径,林下猿啼傍客居。 溪冷兰花愁欲佩,霜馀杮叶醉堪书。 弦歌更拟营三径,谁遣门前候鹿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偃敝庐:指简陋的居所。偃,倒伏;敝,破旧。
  • 衡茅:指用茅草覆盖的简陋房屋。
  • 寥寂:寂静,冷清。
  • 樵径:打柴人走的小路。
  • 猿啼:猿猴的叫声。
  • 溪冷兰花:溪边的兰花因寒冷而凋谢。
  • 霜馀杮叶:霜后的柿子树叶。
  • 弦歌:指弹琴唱歌,这里指隐居生活。
  • 三径:指隐士的居所。
  • 鹿车:古代一种小车,这里指隐士的交通工具。

翻译

文笔峰前,有一间简陋的茅屋,四周寂静,少有人烟。山中落叶覆盖了打柴的小路,林间猿猴的啼叫声伴随着客人的居所。溪边的兰花因寒冷而凋谢,令人惋惜,霜后的柿子树叶却醉人地美丽,足以书写。我打算在这里弹琴唱歌,营造一个隐士的居所,但谁会派遣门前等候的小车来接我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秋日山中的隐居景象,通过“偃敝庐”、“衡茅寥寂”等词语,展现了居所的简陋与环境的幽静。诗中“山中叶落迷樵径,林下猿啼傍客居”生动地描绘了山中秋景,落叶与猿啼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孤独。后两句“溪冷兰花愁欲佩,霜馀杮叶醉堪书”则通过对比兰花的凋谢与柿叶的美丽,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结尾的“弦歌更拟营三径,谁遣门前候鹿车”则透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