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百谷还吴下

隋堤千柳噪鸣蝉,细雨轻帆溽暑天。 问驿尔寻文学馆,渡江人识孝廉船。 隐囊但可馀双笔,拄杖宁知有百钱。 归去吴门犹是客,赁舂谁似伯鸾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隋堤:隋朝时期修建的堤坝,这里指堤坝旁的景色。
  • 溽暑:(rù shǔ)潮湿闷热的夏天。
  • 问驿:询问驿站,指旅途中的询问。
  • 文学馆:古代的学术机构,这里可能指王百谷的目的地。
  • 孝廉船:指载有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的船只,这里泛指船只。
  • 隐囊:隐居者的行囊。
  • 拄杖:(zhǔ zhàng)拐杖,这里指行走的辅助工具。
  • 赁舂:(lìn chōng)租借舂米的工具或地方,这里指生活简朴。
  • 伯鸾:古代贤人,以贤德著称。

翻译

隋堤旁千棵柳树中鸣蝉嘈杂,细雨中轻帆在潮湿闷热的夏日天。你询问驿站,寻找文学馆的方向,渡江的人们都认识那艘孝廉船。你的行囊只需携带一双笔,拐杖旁谁知还剩百钱。回到吴门仍像是客居,租借舂米的地方,谁又能像伯鸾那样贤德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王百谷归吴的情景,通过隋堤、鸣蝉、细雨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夏日旅途的氛围。诗中“问驿尔寻文学馆”和“渡江人识孝廉船”展现了友人的旅途目的和人们的敬重。后两句则通过“隐囊”、“拄杖”等细节,表达了友人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贤德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贤德生活的赞美。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