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于鳞补浙宪并简徐使君子与二首

十载归耕历下田,门生多是石渠贤。 儒林经术推师授,宪府声华借使权。 登阁涛飞沧海雪,挥毫霞起赤城天。 飘零赋客频收召,行见甘泉侍从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载归耕历下田:指李于鳞离开官场十年,回到历下(今山东济南)耕田隐居。
  • 门生多是石渠贤:石渠,指石渠阁,古代藏书之所,这里指学问渊博的人。门生多是石渠贤,意指李于鳞的弟子多是有学问的人。
  • 儒林经术推师授:儒林,指儒家学者。经术,指儒家经典学问。推师授,推崇老师的传授。
  • 宪府声华借使权:宪府,指御史台,古代监察机构。声华,声誉和荣耀。借使权,借助使者的权力。
  • 登阁涛飞沧海雪:登阁,登上楼阁。涛飞,波涛汹涌。沧海雪,比喻海浪如雪。
  • 挥毫霞起赤城天:挥毫,挥笔写字。霞起,霞光升起。赤城天,指天空如赤城般绚烂。
  • 飘零赋客频收召:飘零,漂泊不定。赋客,指诗人或文人。频收召,频繁被召见。
  • 行见甘泉侍从年:行见,即将见到。甘泉,指甘泉宫,汉代皇帝的行宫。侍从年,指在皇帝身边侍奉的年份。

翻译

李于鳞离开官场十年,回到历下耕田隐居,他的弟子多是有学问的人。儒家学者们推崇他的传授,御史台的声誉和荣耀也借助了他的使者权力。登上楼阁,看到波涛汹涌如雪的海浪,挥笔写字时,天空如赤城般绚烂。这位漂泊不定的诗人频繁被召见,即将在皇帝身边侍奉多年。

赏析

这首诗是欧大任送别李于鳞补任浙宪并致信徐使君的作品。诗中,欧大任赞扬了李于鳞的学问和声望,以及他在儒林和宪府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描绘登阁观海和挥毫写字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李于鳞才华的赞赏和对他在朝廷中未来地位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