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无着上人:指没有固定住处的僧人。
- 青莲宇:指佛寺。
- 邢太常: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
- 十方:佛教用语,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十个方向,泛指所有方向。
- 持锡:指僧人手持锡杖,锡杖是僧人的标志之一。
- 精舍:指僧人修行的地方,即寺院。
- 梵罢:指诵经结束。
- 钟阜:指钟山,在今南京市。
- 东林:指庐山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
- 西岳:指华山,位于陕西省。
- 楞伽:指《楞伽经》,是佛教经典之一。
- 许询:东晋时期的高僧,曾与支遁等人在东山讲论佛法。
- 都讲:指主持讲经的高僧。
翻译
无着上人从四面八方持锡杖归来,新建成的寺院刚刚开始栽种树木。诵经结束后,篱笆门在明月下显得格外宁静,定时响起的钟声在钟山白云间回荡。东林寺的竹子长得茂盛,仿佛用霞光做成的袈裟,西岳华山的莲花盛开,石头成了自然的讲台。我还想传授《楞伽经》,不知道许询这位高僧何时能来共同探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无着上人归来的场景,通过对寺院环境、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僧人修行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诗中“梵罢篱门明月上,定时钟阜白云开”一句,以明月、钟声、白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对高僧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欧大任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欧大任的其他作品
- 《 草堂秋日四首 》 —— [ 明 ] 欧大任
- 《 饶州酬黄兵宪士弘妙果寺饮别 》 —— [ 明 ] 欧大任
- 《 玉沙草堂陈廷尉玉叔所筑命余题句 》 —— [ 明 ] 欧大任
- 《 宝应张氏丛桂园同皇甫子循郭次甫黄淳甫赋八首淮南草堂 》 —— [ 明 ] 欧大任
- 《 寄张肖甫时备兵天雄 》 —— [ 明 ] 欧大任
- 《 陪陆华父诸君集舍弟经季海霞阁池上 》 —— [ 明 ] 欧大任
- 《 夏太常竹苏大行索题 》 —— [ 明 ] 欧大任
- 《 韩承志阮时济张幼于马云卿陈忠甫吴德光周懋脩钱功甫黄子华张孟彪舟送宝带桥赋别得关字 》 —— [ 明 ] 欧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