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刘子素

三十为郎侍紫宸,名从二室斗嶙峋。 过秦尚作燕门客,喻蜀初归汉使臣。 浮弋月为巴子雪,玄湖花似锦江春。 著书君已成鸿宝,白首何惭报主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宸(zǐ chén):古代帝王的宫殿,这里指朝廷。
  • 二室:指中书省和门下省,古代中央政府的两个重要机构。
  • 斗嶙峋(dòu lín xún):形容山势险峻,这里比喻政治斗争的激烈。
  • 过秦:指经过秦地,这里可能指经过陕西一带。
  • 燕门客:指在燕地(今河北一带)的门客,这里可能指在北方边疆的官员或幕僚。
  • 喻蜀:指比喻蜀地,这里可能指蜀地的风土人情。
  • 汉使臣:指汉朝的使者,这里可能指被派往蜀地的官员。
  • 浮弋月:指浮动的月光,这里形容月光如雪。
  • 巴子雪:指蜀地的雪,巴子即巴蜀之地。
  • 玄湖花:指玄湖(可能指某个湖泊)边的花。
  • 锦江春:指锦江(四川成都的一条河)的春天,这里形容春天的美景。
  • 著书:指写作书籍。
  • 鸿宝:指珍贵的书籍或知识。
  • 报主身:指报效君主的身体,即为国家尽忠。

翻译

三十岁时成为侍奉朝廷的郎官,名声在中书省和门下省之间激烈竞争。经过秦地,我曾是燕门的客卿,比喻蜀地,我初归为汉朝的使臣。浮动的月光如同巴蜀的雪,玄湖边的花儿宛如锦江的春光。你已经写成了珍贵的书籍,白发苍苍,又何愧于报效君主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经历与感慨。诗中通过“紫宸”、“二室”等词语展现了作者在朝廷中的地位与名声,而“过秦”、“燕门客”、“喻蜀”、“汉使臣”则反映了作者在不同地域的政治活动。后两句以景抒情,通过“浮弋月”、“巴子雪”、“玄湖花”、“锦江春”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慨。最后两句赞扬了朋友的成就,并表达了作者对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