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yè):拜见。
- 长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位于今南京市。
- 居庸:即居庸关,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区,是古代长城的重要关口。
- 叠嶂:重叠的山峰。
- 桑乾:即桑干河,流经北京和河北的一条河流。
- 王气:指帝王之气,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
- 石城:指南京城,因城墙坚固如石而得名。
- 千堞:千座城墙上的垛口,堞(dié)指城墙上的矮墙。
- 金阙:指皇宫,这里特指明代的皇宫。
- 万松:指皇宫周围种植的松树。
- 鼎湖:传说中黄帝升天的地方,这里借指帝王去世。
- 弓剑:指帝王的遗物,象征帝王的权威。
- 原庙:指帝王的宗庙。
- 衣冠:指帝王的服饰,也指帝王的遗像。
- 汉月:指汉代的月亮,这里借指古代的辉煌。
- 三驾:指三次出征。
- 犁庭:指平定边疆,犁庭扫穴的意思。
- 北门:指国家的北方边疆。
- 封守:指守卫边疆的将领。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借指国家的中心。
翻译
站在居庸关上,俯瞰着桑干河,重叠的山峰下,长陵的王气似乎永远盘旋。南京城在凉雨中,千座城墙上的垛口覆盖着雪,秋风中,皇宫周围的万松显得格外寒冷。帝王的遗物和权威随着胡天的远去而消逝,宗庙中的帝王遗像在汉代的月光下显得残破。三次出征平定边疆,体现了帝王的伟大力量,而北方的边疆则由忠诚的将领守护着国家的中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长陵、居庸关、南京城等地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的历史沧桑和帝国的辉煌。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如“王气”、“鼎湖弓剑”、“汉月”等,表达了对明代帝国的怀念和对帝王功业的赞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边疆安全的关切和对守边将领的敬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欧大任的其他作品
- 《 送胡宪使伯贤赴滇中六首 》 —— [ 明 ] 欧大任
- 《 雨后同姚元白杨惟五游城南诸寺四首 》 —— [ 明 ] 欧大任
- 《 沈封君隐居巽洲其子祠部君索题 》 —— [ 明 ] 欧大任
- 《 送海虞韦生献雅乐入京 》 —— [ 明 ] 欧大任
- 《 李临淮见邀同李比部汤内翰袁秘书梅孝廉张光禄盛胡二山人集道院登紫微阁观雪得城字 》 —— [ 明 ] 欧大任
- 《 张掖门留别曾以三缮部 》 —— [ 明 ] 欧大任
- 《 立春日匡庐山中 》 —— [ 明 ] 欧大任
- 《 寄吴叔承 》 —— [ 明 ] 欧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