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人孔昭见过
尔自何方至,丹青手自携。
身游三辅北,家在七闽西。
廓落心俱远,逍遥物共齐。
朱门慵削牍,丹壑惯扶藜。
笠小披山雾,鞋穿踏雪泥。
隐囊双管玉,大布一袍绨。
班氏书堪借,扬亭酒欲赍。
愁惟歌九咏,力肯破群迷。
揖客将军贵,工诗处士题。
不嫌盘苜蓿,频约过禅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青:指绘画。
- 三辅:古代中国地区名,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七闽:古代中国地区名,指福建及其周边地区。
- 廓落:空旷辽阔。
-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朱门:指富贵人家。
- 削牍:指书写。
- 丹壑:红色的山谷。
- 扶藜:拄着藜杖。
- 隐囊:隐士用的靠垫。
- 双管玉:指用双管笔书写。
- 大布:粗布。
- 一袍绨:一件粗布袍子。
- 班氏书:指班固的书籍。
- 扬亭:地名,可能指扬州。
- 赍:携带。
- 九咏:指九首诗。
- 揖客:迎接客人。
- 处士:未做官的士人。
- 盘苜蓿:指简单的饭菜。
- 禅栖:指禅修的地方。
翻译
你从哪里来,带着画笔自携。 游历在京城以北,家在福建以西。 心境开阔,与万物和谐共存。 懒得在富贵人家书写,常在红谷中拄杖行走。 小笠帽披着山雾,破鞋踏过雪泥。 隐士的靠垫上,用双管笔书写,穿着粗布袍子。 可以借阅班固的书籍,带着扬州的酒。 忧愁时只吟唱九首诗,力量足以打破众人的迷惑。 迎接贵客的将军,擅长写诗的处士题字。 不嫌弃简单的饭菜,频繁相约去禅修之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历四方、心境开阔的隐士形象。诗中通过对隐士生活细节的描写,如“丹青手自携”、“丹壑惯扶藜”等,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隐士对文化知识的追求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体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