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府:古代对县令的尊称。
- 蓟: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
- 佩印:指官员佩戴的印章,象征官职。
- 都亭:古代城市中的亭子,常用于送别。
- 卢奴:古代地名,今河北定州一带。
- 沙麓:古代地名,今河北大名一带。
- 恒山:山名,五岳之一,位于今河北省。
- 刍粮:军粮。
- 黄花塞:古代边塞名。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白马关:古代关隘名。
- 三辅:古代京城附近的地区。
- 漳:漳水,河流名。
- 飞传:快速传递的消息。
- 徵还:召回。
翻译
在春天的鸿雁声中,我们一同聆听着来自蓟云间的消息,你佩戴着官印,在都亭告别,我无法再挽留。柳树外,卢奴与大陆相隔,城头上,沙麓山脉延伸至恒山。军粮远送到黄花塞,烽火却在白马关上空悬。京城附近的地区考验着你,难道你还能保住漳水吗?消息迅速传来,你已被召回。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送别万明府赴元城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春鸿、蓟云、柳外、城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地理名词的运用,如卢奴、沙麓、恒山等,展现了万明府赴任的遥远和艰险。后两句则通过军粮、烽火等军事元素,暗示了边疆的紧张局势。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万明府的担忧和对其被召回的期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政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