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同年黄子敬编修二首

· 苏葵
气淩山岳有馀辉,欲竭经纶补舜衣。 云锦发残天地隐,阳秋评尽古今非。 英贤有道曾何究,造化无情不憗遗。 静对襜褕怀旧德,月寒风冷几歔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淩(líng):同“凌”,超越,压倒。
  • 经纶:指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 舜衣:象征着圣明的治理,这里指治理国家的理想状态。
  • 云锦:比喻美好的文章或才华。
  • 阳秋:指对人物、事件的褒贬评论。
  • 不憗(yìn)遗:表示不愿留,这里指上天不愿意留下(黄子敬)。
  • 襜褕(chān yú):古代一种较长的单衣,这里代指衣服,借指黄子敬的品德和风范。

翻译

(这人)的气概超越山岳且有着余晖般的光芒,想要竭尽自己的才能去实现圣明的治国理想。 美好的文章写尽后天地似乎也为之隐藏,公正的评论道尽了古往今来的是非。 英贤虽有治国之道却未能深究,大自然无情,不愿留下他。 静静地面对着衣服怀念他的旧德,在月寒风冷之时不禁几次悲叹抽泣。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同年好友黄子敬编修而作。首联赞扬了黄子敬的气概和抱负,他有着超越常人的气质和想要治理国家的伟大理想。颔联描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是非的公正评判,他的文章如云锦般美好,他的评论能够道尽古今的是非。颈联则表达了对黄子敬未能充分施展才能的遗憾,以及对他英年早逝的悲痛,认为这是造化的无情。尾联通过对黄子敬的品德和风范的怀念,以及在寒冷的月风中的悲叹,进一步烘托出作者的哀思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悲痛,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怀念,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