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士荣赐犀带并手敕褒谕贺以是诗

· 严嵩
赐犀新宠冠朝行,飞白宸奎照玉堂。 霄汉渥恩承湛露,琐闱清论满朝阳。 君臣合契同鱼水,廊庙抡材有栋梁。 留与词林传盛事,要知明主重惟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犀带(xī dài):犀角制的腰带,古代官员的服饰之一,常作为皇帝对臣子的赏赐。
  • 朝行(cháo xíng):指朝廷官员的行列。
  • 飞白(fēi bái):一种特殊的书法字体,笔画中夹杂着丝丝白痕,似枯笔所写。
  • 宸奎(chén kuí):皇帝的笔迹。
  • 玉堂:官署名,这里指代翰林院。
  • 霄汉(xiāo hàn):天空,这里比喻朝廷。
  • 渥恩(wò ēn):深厚的恩泽。
  • 湛露(zhàn lù):浓厚的露水,这里比喻皇帝的恩泽。
  • 琐闱(suǒ wéi):宫门,这里指朝廷。
  • 清论(qīng lùn):公正的评论,也指清雅的言谈。
  • 廊庙(láng miào):朝廷。
  • 抡材(lún cái):选拔人才。

翻译

皇帝赏赐的犀带让他在朝廷官员中格外荣耀,那如同飞白字体的皇帝御笔映照在翰林院。朝廷的深厚恩泽如同浓重的露水,在宫廷中清雅的言谈充满了朝阳般的活力。君臣之间亲密合作如同鱼水相依,朝廷选拔人才,这里有国家的栋梁之材。这件事应当留给文人们记载传颂,要知道圣明的君主重视的是贤良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严嵩为感谢皇帝的赏赐而作。诗中通过对皇帝赏赐犀带以及对君臣关系的描述,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恩和赞美之情。首联描述了皇帝的赏赐使受赏者荣耀非凡,以及皇帝的笔迹在翰林院的光辉。颔联进一步强调了皇帝的恩泽以及朝廷中的积极氛围。颈联则表达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尾联表明这件事应该被文人们记录下来,以彰显皇帝对贤良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庄重,充分体现了严嵩对皇帝的尊崇和对朝廷的赞美。

严嵩

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移疾归,结交名流,读书钤山十年,以诗文获盛名。还朝,进侍讲。世宗时累官为礼部尚书,以佞悦当上意,撰青词独能称旨。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二十三年,代翟銮为首辅。累加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与子世蕃父子济恶,横行公卿间。构杀夏言、曾铣、张经等,治劾己者杨继盛等至死,引党羽赵文华、鄢懋卿等居要地,专政二十年之久。后帝渐厌其横。四十一年,徐阶所亲御史邹应龙抗疏极论世蕃不法状,嵩因而罢官。后又因御史林润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职为民,寄食墓舍而死。有《钤山堂集》。 ► 11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