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边:指长的雪边。
- 千叠:形容多次重复,重重叠叠。
- 客路:指旅途。
- 疏林:稀疏的树林。
- 啄月:指鸟儿在寒冷中朝着月亮的方向啄食或鸣叫,这里是一种富有意境的描写。
- 啼魂:悲哀地啼叫,仿佛啼叫声中带有灵魂的痛苦。
翻译
长长的雪边不嫌弃其厚,上面重重叠叠着马蹄的痕迹。在旅途中的人大多为天色渐晚而忧愁,稀疏的树林还没有完全昏暗下来。鸟儿在寒冷中深深地朝着月亮的方向啄食或鸣叫,猿猴在寂静中悲哀地啼叫,仿佛啼叫声中带有灵魂的痛苦。到哪里去寻找品德高尚的人呢?只好随着云朵飘过隔村去寻找。
赏析
这首诗以雪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寒冷、孤寂的场景,烘托出旅人的忧愁和对高士的寻觅。诗中通过“长边不厌厚,千叠马蹄痕”表现了雪的厚实和人在雪中留下的痕迹,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客路多愁晚,疏林殊未昏”则进一步强调了旅人在傍晚时分的忧愁情绪,以及周围环境的冷清。“鸟寒深啄月,猿寂暗啼魂”用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鸟儿和猿猴在寒冷寂静中的行为,增添了一种凄清的氛围。最后,“何处寻高士,随云过隔村”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士的向往和追寻,但又带着一种不确定和迷茫。整首诗意境清冷,语言简洁,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登问归亭 》 —— [ 明 ] 释今无
- 《 送何鸣玉宰曲江 》 —— [ 明 ] 释今无
- 《 答丹霞诸兄四章时天老人以海幢主者之席见命遣侍僧走辞作此却寄 》 —— [ 明 ] 释今无
- 《 千山剩人和尚塔于大安十年矣无哭章庚戌寒夜梦出关门醒而情思缱绻追惟旧境缀之以词 》 —— [ 明 ] 释今无
- 《 和澹归韵九首 》 —— [ 明 ] 释今无
- 《 螺浮甫出山即入惠阳承留别一律相订半旬度中秋于尹澜柱铨部园亭予维舟石龙以俟并次元韵 》 —— [ 明 ] 释今无
- 《 马潜庵宪副以折柬讯予参禅下手工夫及天堂地狱所以生起之因欲得二诗应命赋之参禅诗 》 —— [ 明 ] 释今无
- 《 送余立人归江宁寿其尊人余澹心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