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楚国有和璧,秦王欲得之。 偿以十五城,君臣徒自欺。 壮哉蔺相如,奉使无游移。 一介西入秦,怒发且裂眦。 完璧竟先归,嬴政空尔为。 屈身避廉颇,状若非男儿。 智勇何其全,英风千载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璧(hé bì):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
  • 游移:犹豫不定。
  • 裂眦(liè zì):形容愤怒得眼眶都要裂开了。
  • 嬴政:秦始皇的名字。

翻译

楚国有块和氏璧,秦王想要得到它。 声称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秦国的君臣不过是在自我欺骗。 蔺相如多么的豪迈勇敢,奉命出使没有丝毫犹豫。 单独一人西行前往秦国,愤怒得头发竖起眼眶欲裂。 最终完完整整把和氏璧带回赵国,嬴政白白地空忙活一场。 他屈身避让廉颇,样子好像没有大丈夫气概。 但他的智慧和勇气是多么的完备,英雄风范流传千年。

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蔺相如完璧归赵以及他避让廉颇的故事,表达了对蔺相如智勇双全的赞美。诗的前四句叙述了秦王欲以十五城换和氏璧的欺诈行为,为下文蔺相如的出场做铺垫。“壮哉蔺相如,奉使无游移。一介西入秦,怒发且裂眦”,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蔺相如的勇敢和坚定,他毫不畏惧地前往秦国,尽显英雄气概。“完璧竟先归,嬴政空尔为”,写出了蔺相如不辱使命,成功保护了和氏璧,让秦王的阴谋落空。后面写蔺相如避让廉颇,看似柔弱,实则体现了他的大度和顾全大局。最后两句总结,强调蔺相如的智勇双全和其英风将千古流传。整首诗语言简洁,形象鲜明,将蔺相如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蔺相如品德和才能的敬仰之情。

释通岸

通岸(一五六六—一六四七),字觉道,一字智海。憨山大师书记。后居诃林。工诗,曾与陈子壮、陈子升、黎遂球、区怀瑞、区怀年、黎邦瑊、黄圣年、徐棻、欧必元、欧主遇、黄季恒结南园诗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栖云庵集》。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八。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