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春二月与蜜在慧均四藏自显超汉铁关洞开瓶出法敌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挂云诸子从燕台南归取道泰安登岱岳所经胜槩矢口咏歌共得五言近体十二章以志一时上横冈

夫子原尊鲁,登兹意转深。 野龙偏斗血,炉火自销金。 日色旁虹珥,松根满枳林。 凭谁通帝座,洞达万方心。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夫子:对孔子的尊称,这里借指孔子所尊奉的礼义之道。
  • :本来,原本。
  • :此,这。
  • 野龙偏斗血:此句较为晦涩,可理解为野外的龙在争斗,其情景血腥(此句含义深奥,可能存在多种解释)。
  • (lú):用于加热的器具。
  • :燃烧产生的光和热。
  • 销金:融化金属。
  • 日色:阳光。
  • :旁边,此处可理解为伴随着。
  • 虹珥(ěr):指太阳周围的光环。
  • 松根:松树的根部。
  • (zhǐ):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 :成片的树木或竹子。
  • 帝座:天帝的座位,借指天庭或帝王之位,也可引申为最高的权威或境界。
  • 洞达:通达,透彻理解。
  • 万方心:天下万民之心。

翻译

孔子原本尊奉鲁国的礼义之道,登上此地后,这种意念愈发深沉。 野外的龙似乎在血腥争斗,炉火自行将金属融化。 阳光伴随着太阳周围的光环,松树的根部布满了枳树林。 凭借谁能够通达天帝之位,从而透彻理解天下万民之心呢?

赏析

这首诗意境深邃,富有哲理。首联借孔子尊鲁的典故,表达了在登上岱岳之时,对某种理念或情感的深化。颔联“野龙偏斗血,炉火自销金”,意象奇特,充满了神秘和力量的象征,可能暗示着世间的争斗与变化,以及事物的消长转化。颈联描绘了自然景象,日色与虹珥相伴,松根与枳林交错,展现出大自然的奇妙与丰富。尾联则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谁能通达帝座,理解万方之心,体现了诗人对天下的关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