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鹿洞和沈文进寅长韵

· 苏葵
佳胜元从少小闻,始来庭下叩英芬。 寒岩怪石漱流水,翠柏苍松栖乱云。 我马谅非求捷径,山灵休更事移文。 怀贤吊古诗嫌坉,欲藉名家一运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鹿洞:即白鹿洞,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文化胜地和教育场所。(“鹿”读音:lù)
  • 寅长:对同僚的尊称。
  • 英芬:美好的香气,这里比喻美好的品德和才华。
  • :冲刷,冲荡。(“漱”读音:shù)
  • 谅非:料想不是。
  • 山灵:山神。
  • 移文: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也指古时文体的一种。这里指山神不要再发布什么公文来阻止或干扰人们的游览。
  • :用于地名,多数情况下读作“tún”,此诗中疑为“笨”的误写,此处取“笨拙”之意。
  • 运斤:挥动斧头。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斤”读音:jīn)

翻译

美好的胜景从小就有所听闻,今日才来到庭院下叩访这里的美好品德和才华。寒冷的山岩上怪石嶙峋,流水冲刷而过;翠绿的柏树和苍劲的松树,栖息着纷乱的云彩。我骑马而来想必不是为了寻求捷径,山神也不要再发布什么公文来干扰。怀着对贤人的敬仰写下这首吊古的诗,只嫌自己写得笨拙,想要借助名家高超的技艺来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白鹿洞的情景和感受。诗的首联表达了诗人对白鹿洞胜景的长久向往,终于得以亲身前来探访。颔联通过对寒岩怪石、流水、翠柏苍松和乱云的描写,展现出了白鹿洞景色的奇特和壮美。颈联则表达了诗人的心态,他并非为求捷径而来,同时也希望山神不要加以干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尊重和对游览的纯粹追求。尾联中,诗人表达了对贤人的怀念和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谦虚态度,希望能得到名家的指点以提高自己的水平。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既描绘了景色,又抒发了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白鹿洞的喜爱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