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

天宇三秋静,林皋众窍鸣。 萧骚翻竹韵,嘹呖动檐声。 带雁宵征急,迎蛩夕语轻。 或从蘋未起,渐听谷中盈。 寒杵遥空断,霜钟应候清。 因风想珂佩,耿耿揽衣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宇:天空。
  • 林皋:树林和山丘。
  • 萧骚:形容风吹竹林的声音。
  • 嘹呖:形容声音清脆悠扬。
  • 宵征:夜行。
  • :蟋蟀。
  • :一种水生植物。
  • :捣衣用的棒槌。
  • 珂佩:古代玉制的佩饰,此处指清脆的响声。
  • 耿耿:心中不安的样子。

翻译

秋天的天空宁静如水,树林和山丘间传来各种声音。 风吹竹林发出萧骚的声响,屋檐下嘹呖的声音乐耳动听。 夜晚雁群急匆匆地飞过,蟋蟀在黄昏时轻声细语。 声音或许从水面的蘋草间升起,渐渐在山谷中回荡。 寒冷的捣衣声在遥远的空中断断续续,霜降时的钟声清脆悦耳。 随着风声,我想起了玉佩的清脆声响,心中不安,夜不能寐,只能独自揽衣思索。

赏析

这首作品以秋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生机。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声音,如竹林的风声、屋檐的响声、雁群的飞行声、蟋蟀的鸣叫等,构成了一幅秋天声音的交响乐。同时,诗人通过对声音的感受,表达了对秋天的深切感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