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梦胥黄门

中垒声名重夕郎,十年江海又班行。 金锥抗疏千秋论,玉尺量才万丈光。 辽左羽书飞赤白,甘陵龙战洒玄黄。 忧天亦有群公疏,共道时艰倚召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垒:指刘梦胥,因其曾任中垒校尉,故称。
  • 夕郎:古代官名,指黄门侍郎,刘梦胥曾任此职。
  • 江海:指远离朝廷的边远地区。
  • 班行:指朝班的行列,即回到朝廷任职。
  • 金锥:比喻锋利的言辞或文章。
  • 抗疏:上书直言。
  • 玉尺量才:比喻用公正的标准衡量人才。
  • 辽左:指辽东,古代边疆地区。
  • 羽书:古代传递军情的文书,插有羽毛表示紧急。
  • 赤白:形容紧急的军情。
  • 甘陵:地名,此处可能指战乱之地。
  • 龙战:比喻激烈的战斗。
  • 玄黄:血的颜色,指战场上流血。
  • 忧天:比喻忧国忧民。
  • 群公疏:指众多官员的上书。
  • 时艰:时局艰难。
  • 倚召方:依赖朝廷的召唤。

翻译

刘梦胥,你的名声在朝中如日中天,十年间在边远之地,如今又回到了朝班的行列。你的言辞锋利,上书直言,被后人传颂;你用公正的标准衡量人才,光芒万丈。辽东的紧急军情如飞羽般传来,甘陵的战场上,激烈的战斗如同龙争虎斗,血流成河。忧国忧民的情感,众多官员的上书,都在诉说时局的艰难,我们依赖朝廷的召唤,共同面对这艰难时刻。

赏析

这首诗是董其昌赠给刘梦胥的,赞扬了刘梦胥的声名、才华和忠诚。诗中通过“金锥抗疏”和“玉尺量才”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刘梦胥的直言和公正。同时,通过“辽左羽书”和“甘陵龙战”等描绘,展现了时局的紧急和艰难。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刘梦胥的期望,希望他能依赖朝廷的召唤,共同应对时局的挑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刘梦胥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