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

时艰岂复诫垂堂,缓带临戎此破荒。 幕有芙蓉开下濑,营开细柳列艅艎。 移将壁垒从夔子,争遣芄蒲点谷王。 元老壮猷文武宪,先声今巳至扶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诫垂堂:告诫不要靠近危险的地方。垂堂,指堂边檐下靠阶的地方,比喻危险之地。
  • 缓带:宽松的衣带,形容从容不迫。
  • 临戎:面对敌人,指参与军事行动。
  • 破荒:开创新局面。
  • 幕有芙蓉:帐幕上绣有芙蓉图案,形容军帐华丽。
  • 下濑:指水边。
  • 细柳:比喻军营整齐有序。
  • 艅艎:古代的一种战船。
  • 夔子: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指军队。
  • 芄蒲:古代用来点火的工具,这里指点火。
  • 谷王:指山谷中的王者,比喻隐居的高人。
  • 元老:资深的官员。
  • 壮猷:宏伟的计划或策略。
  • 文武宪:文治和武功的典范。
  • 先声:预先的声势或消息。
  • 扶桑: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翻译

在艰难的时局中,怎能只是告诫人们远离危险之地,我已从容不迫地面对敌人,开创新局面。军帐华丽如芙蓉盛开在水边,军营整齐有序,排列着战船艅艎。将壁垒般的军队从夔子那里移来,争相用芄蒲点燃山谷中的王者。资深的官员展现出宏伟的计划和文治武功的典范,预先的声势已经传到了日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董其昌赠送给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的场景,通过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将领的从容。诗中“缓带临戎此破荒”一句,既表现了将领的从容不迫,又暗示了其开创新局面的决心。后文通过“幕有芙蓉”、“细柳列艅艎”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军营的华丽和有序。最后,以“元老壮猷文武宪,先声今巳至扶桑”作结,强调了将领的威望和影响力,以及其对远方的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军事理想和壮志豪情。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