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 垫巾楼:楼名,具体位置不详。
- 晏坐:安坐,闲坐。
- 残腊:腊月的最后几天,即年末。
- 即:就,已经。
- 春朝:春天的早晨。
- 寒梅:冬末春初开花的梅花。
- 愁信远:担心消息遥远,难以得到。
- 稀闻:很少听到。
- 爆竹:春节期间燃放的鞭炮。
- 觉人遥:感觉人们相隔遥远。
- 画幅:画卷,指绘画作品。
- 闲寻壑:闲暇时寻找山谷,指欣赏自然景色。
- 铜瓶:铜制的瓶子,常用于插花或装饰。
- 晚听潮:傍晚时分听潮水的声音。
- 释子:佛教僧人。
- 诗朋:诗友,指爱好诗歌的朋友。
- 相间信:相互往来通信。
- 莫嫌:不要嫌弃。
- 还往日萧条:往日的交往显得冷清。
翻译
不知道年末已经变成了春天的早晨,只看见村里的老人经过野外的桥。想要拜访寒冷中的梅花,却担心消息遥远,难以得到;很少听到爆竹的声音,感觉人们相隔遥远。自己打开画卷,闲暇时寻找山谷的美景;与朋友共同对着铜瓶,傍晚时分聆听潮水的声音。僧人和诗友们相互往来通信,不要嫌弃往日的交往显得冷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节早晨的宁静景象,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不知残腊即春朝”一句,巧妙地将时间的转换融入自然景象之中,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新年的期待。后文通过对梅花、爆竹、画幅、铜瓶等元素的描写,进一步以物寓情,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程嘉燧的诗歌才华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