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夏律乍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河边月桂幽,汉曲天榆丽。 仙车驻七襄,札札弄机杼。 束素愁上衣,凌波泪如雨。 高楼有思妇,切念从军子。 迎寒理衣缝,映日抽纤缕。 岁岁遥相望,而无隔年聚。 如何离别悲,人称河汉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夏律:古代用来观测天象的仪器。
  • 乍留灰:指夏律上的灰烬刚刚留下,暗示时间的流逝。
  • 秋箭:指秋天的箭矢,比喻时间的迅速。
  • (guǐ):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
  • 峨嵋岫:指峨眉山的山峰。
  • 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波浪。
  • 月桂:指月亮上的桂树,常用来象征高洁。
  • 天榆:指天上的榆树,比喻高远。
  • 七襄:指天上的七仙女。
  • 札札:形容织布机工作的声音。
  • 机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
  • 束素:指织女束紧的白丝。
  • 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如履水波。
  • 河汉女:指织女,传说中与牛郎相会的仙女。

翻译

夏天的律仪上,灰烬刚刚留下,秋天的箭矢已经移动了日晷。 峨眉山的峰峦初现,洞庭湖的波浪渐起。 河边的月光下,桂树显得幽静,天上的榆树美丽无比。 仙女的车停在七襄,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织女束紧的白丝愁绪满衣,步履轻盈如履水波,泪如雨下。 高楼上有一位思妇,深切思念着从军的丈夫。 她迎着寒风整理衣缝,对着阳光抽出纤细的丝线。 年年岁岁遥遥相望,却无隔年的相聚。 为何离别的悲伤,人们称之为河汉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七夕时节的景象,通过夏律、秋箭等天文仪器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转。诗中峨嵋岫、洞庭波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增添了诗意的深远。月桂、天榆的意象,以及仙女、织女的描绘,都充满了神话色彩,表达了思妇对远方从军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等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和神话的融合,展现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浪漫与哀愁。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