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夜宿

榆关霜薄授衣初,莽莽平沙度软舆。 赴阙几逢鸿渐侣,望乡犹阻雁来书。 曲生风味邢醪近,羽客差池枕梦虚。 漫咏陶诗当黄菊,倦游终自爱吾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榆关:古代关隘名,这里指边关。
  • 霜薄:霜降不久,意指初秋。
  • 授衣:古代指九月,因九月是准备冬衣的时候。
  • 莽莽:广阔无边的样子。
  • 软舆:舒适的车辆。
  • 赴阙:前往朝廷。
  • 鸿渐:鸿雁南飞,比喻迁徙。
  • 雁来书:指家书,古人常以雁传书。
  • 曲生风味:指酒的美味。
  • 邢醪:指美酒。
  • 羽客:道士的别称。
  • 差池:错落有致。
  • 枕梦虚:指梦境虚幻。
  • 漫咏:随意吟咏。
  • 陶诗:指陶渊明的诗。
  • 黄菊:菊花,常用来象征秋天或晚节。
  • 倦游:厌倦了游历。
  • 爱吾庐:爱自己的家。

翻译

在边关初秋的夜晚,我乘坐舒适的车辆穿越广阔的沙地。前往朝廷的路上,我遇到了南飞的鸿雁,但仍未收到家乡的来信。品尝着美酒,感受着道士的错落梦境。我随意吟咏着陶渊明的诗,当作是对秋菊的赞美,厌倦了游历,最终还是最爱自己的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边关秋夜的旅途中的所感所思。通过“榆关”、“霜薄”等词语,勾勒出边关的初秋景象,而“软舆”、“莽莽平沙”则展现了旅途的辽阔与舒适。诗中“鸿渐侣”与“雁来书”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未得家书的遗憾。后半部分通过“曲生风味”、“羽客差池”等描绘了诗人的闲适与梦境,最后以“爱吾庐”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深情眷恋。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感受。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