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既有院长之命茂之以诗见投依韵答之

廿载冥心骨相宜,冰衔何意累明时。 稚圭无复山庭勒,向长惟将损卦推。 杯酒横陈看佐史,麈谈垂堕待偏师。 白门来往蓬蒿径,清梦犹能数访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载:二十载,指时间长久。
  • 冥心:专心致志,深思。
  • 骨相:指人的骨骼相貌,常用来比喻人的性格或命运。
  • 冰衔:指官职,比喻官职清冷、不显赫。
  • 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 稚圭:古代的一种玉器,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
  • 山庭勒:在山庭上刻字,比喻留下不朽的功绩或名声。
  • 向长:指向着长寿,追求长寿。
  • 损卦:《易经》中的卦名,象征减损、减少。
  • 麈谈:指高雅的谈吐。
  • 偏师:指辅助的军队,这里比喻辅助的力量或人才。
  • 白门:指南京,古时南京有白门之称。
  • 蓬蒿径:长满蓬蒿的小路,比喻荒凉或隐居之地。

翻译

二十年来我专心致志,深思熟虑,我的性格和命运似乎早已注定。我的官职虽然清冷,却为何要在这样清明的时代感到累赘。

曾经的美好事物或人才已不再在山庭上刻下不朽的功绩,而我只追求长寿,不断推算着象征减损的损卦。

在酒杯旁,我看着辅助的史官,高雅的谈吐即将结束,等待着辅助的力量或人才的到来。

在南京的往来中,我走在长满蓬蒿的小路上,即使在清梦中,我也能数次访问这个地方。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清静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廿载冥心骨相宜”一句,既展现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深刻认识,又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后文通过对“冰衔”、“稚圭”、“损卦”等意象的运用,进一步以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中寻求心灵安宁的愿望。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