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敕赐:皇帝的赏赐。
- 午门:紫禁城的正门。
- 社筵:祭祀土地神的宴席。
- 五朝仪:指五个朝代的礼仪。
- 衎衎:和乐的样子。
- 千官:众多官员。
- 式晏迟:依照礼仪慢慢进行。
- 列鼎:排列着鼎,象征富贵。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回波:回旋的水波,比喻言辞的流转。
- 不数:不计算,不计较。
- 近臣:亲近的臣子。
- 麦秋:麦子成熟的季节。
- 樱桃信:樱桃成熟的信号。
- 肉食:指享受肉食的人,即官员。
- 藜藿:野菜,指贫民的食物。
- 大酺:盛大的宴会。
- 颁汉诏:颁布汉朝的诏令。
- 含哺:含着食物,形容生活安逸。
- 颂尧时:歌颂尧帝的时代。
翻译
再次举行祭祀土地神的宴席,重现五个朝代的礼仪,众多官员和乐地慢慢进行宴会。排列着象征富贵的鼎,是贤明君主的赏赐,言辞流转中不计较亲近臣子的词句。麦子成熟的季节正好赶上樱桃也成熟,享受肉食的官员怎能忘记贫民的野菜。询问盛大的宴会是否颁布了汉朝的诏令,何不歌颂尧帝时代的生活安逸。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宫廷中一次盛大的宴会场景,通过对宴会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官员们的安逸生活。诗中“列鼎几承明主赐”一句,既表达了对皇帝赏赐的感激,也体现了宴会的高规格。而“肉食能忘藜藿私”则巧妙地反映了官员与平民生活的对比,暗示了社会的不平等。结尾的“颂尧时”则是对理想时代的向往,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