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风山太守见访高峣

· 杨慎
正和渔翁鼓枻吟,忽传五马特相临。 清风尘榻纡仙步,细雨柴门听好音。 陶馆停云幽兴起,乐庭披雾道情深。 不嫌野外无供给,太华峰头拟共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鼓枻(gǔ yì):摇动船桨。
  • 五马:古代太守的代称。
  • (yū):弯曲,这里指缓步。
  • 陶馆:指陶渊明的居所,这里比喻隐居之地。
  • 乐庭:快乐的庭院。
  • 披雾:比喻消除迷惑,明晰事理。
  • 供给(gōng jǐ):招待,款待。
  • 太华峰:即华山,位于陕西省,是中国五岳之一。

翻译

正当我和渔翁一起摇桨吟诗,突然听说太守亲自来访。 清风中,他缓缓步入我的简陋住所,细雨中,我在柴门前聆听他的佳音。 陶渊明般的隐居生活让我兴致盎然,快乐的庭院中,我们交流着深厚的道义情感。 如果你不介意野外没有丰盛的招待,我愿与你一同去寻找太华峰的奇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慎与太守刘风山在隐居之地相会的情景。诗中,“鼓枻吟”与“五马特相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与太守的尊贵身份。后文通过“清风尘榻”、“细雨柴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隐逸氛围。结尾的“太华峰头拟共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与太守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