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唐池南题秋江远眺图

· 杨慎
秋空泬寥秋影阔,鱼尾霞收云一抹。 千崖有霭风落山,万壑无声水归末。 杈枒老木挐虬龙,椮槭平林叫鸧鸹。 不闻金籁似竽鸣,但见翠微如黛泼。 窣堵僧睇迥不昏,略约樵行危易怛。 一弯赤烧枫人明,万㽦黄云稻孙割。 寻穴玄驹迷东西,卜树乌鸦相叫聒。 词客频将枝痒搔,画工欲把天机夺。 老倦扪萝与攀葛,倚阑独把吟髭捋。 遥岑寸碧天杵倚,远目双明海月掇。 开樽披图兴不浅,乌丝栏界玄霜沫。 为君走笔赋新诗,却笑萧郎击铜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泬寥(jué liáo):空旷清朗的样子。
  • 鱼尾霞:形容霞光如鱼尾般绚烂。
  • 霭(ǎi):轻雾。
  • 椮槭(sēn qì):形容树木高耸。
  • 鸧鸹(cāng guā):一种鸟。
  • 金籁(lài):美妙的声音。
  • 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
  • 黛(dài):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
  • 窣堵(sū dǔ):形容山峰高耸。
  • 略约(lüè yuē):形容山路险峻。
  • 怛(dá):害怕。
  • 枫人:指枫树的果实。
  • 㽦(yún):古代量词,表示田地的面积。
  • 玄驹(xūan jū):黑色的蚂蚁。
  • 枝痒:比喻创作欲望。
  • 乌丝栏:古代书写用的纸张,上面有黑色线条。
  • 玄霜沫:比喻墨水。

翻译

秋天的天空空旷清朗,秋影辽阔,霞光如鱼尾般绚烂,云彩轻轻一抹。山峰上飘着轻雾,风从山上吹落,千山万壑中水声无声地归于尽头。老树枝杈交错,如同挐虬的龙,平林中高耸的树木间,鸧鸹在叫。听不到金籁般美妙的声音,只看见翠绿的山色如同泼洒的黛色。高耸的山峰上,僧人目光远眺,山路险峻,樵夫行走时心生畏惧。一弯赤红的枫树果实明亮,万顷黄云般的稻田被收割。寻找穴居的玄驹迷失了方向,乌鸦在树上叫个不停。词客频频搔动创作的欲望,画工想要夺取天机的灵感。年老疲倦,不再攀爬葛藤,倚着栏杆独自捋着胡须吟诗。远处的山峰只有一寸碧绿,目光所及,海上的月亮已经升起。打开酒樽,展开图画,兴致不浅,用乌丝栏纸张书写,墨水如玄霜沫。为你即兴赋写新诗,却笑萧郎敲击铜钵。

赏析

这首作品以秋江远眺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壮阔景色和深邃意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鱼尾霞”、“千崖有霭”、“万壑无声”等,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辽阔。同时,通过对老树、鸧鸹、玄驹等细节的描写,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和生动感。诗人的情感也巧妙地融入其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创作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

杨慎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