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 杨基
善斗须扼吭,善战须抟膺。 楚不都关中,卒为汉所倾。 洛阳非用武,况乃居彭城。 曹公失荆州,致使吴蜀争。 五马渡江南,神孙终莫平。 元师破襄阳,宋社忽已更。 制胜在得势,勿云险可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扼吭(è háng):掐住喉咙,比喻控制要害。
  • 抟膺(tuán yīng):击打胸膛,比喻正面攻击。
  • 楚不都关中:楚国没有定都关中地区。
  • 卒为汉所倾:最终被汉朝所灭。
  • 洛阳非用武:洛阳并非适合用兵之地。
  • 况乃居彭城:更何况是定都彭城。
  • 曹公失荆州:曹操失去了荆州。
  • 致使吴蜀争:导致吴国和蜀国争夺。
  • 五马渡江南:指晋朝五位王公南渡长江。
  • 神孙终莫平:指晋朝的皇帝最终未能平定局势。
  • 元师破襄阳:元朝军队攻破襄阳。
  • 宋社忽已更:宋朝的国家政权突然更替。
  • 制胜在得势:取得胜利在于占据有利形势。
  • 勿云险可轻:不要轻视险要之地。

翻译

善于战斗必须控制要害,善于作战必须正面攻击。楚国没有定都关中,最终被汉朝所灭。洛阳并非适合用兵之地,更何况是定都彭城。曹操失去了荆州,导致吴国和蜀国争夺。晋朝五位王公南渡长江,晋朝的皇帝最终未能平定局势。元朝军队攻破襄阳,宋朝的国家政权突然更替。取得胜利在于占据有利形势,不要轻视险要之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强调了战略位置和形势对战争胜负的重要性。诗中列举了楚汉、三国、晋朝及宋元等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例,说明了即使在军事上有所优势,若不能把握战略要地,最终也难以取得胜利。诗人的观点鲜明,语言简练,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传达了“得势者胜”的军事智慧。

杨基

杨基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归。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