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蝉

· 杨基
眉庵四十未闻道,偶于世事无所好。 寻常惟看东家竹,屈指十年今不到。 微躯之外无长物,寒暑一裘兼一帽。 妻孥屡叹升斗绝,不独无烟亦无灶。 身轻自笑可驾鹤,眼明岂止堪窥豹。 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有瑕可指未为辱,无善足称方入妙。 此意于今觉更深,静倚南风听蝉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眉庵:杨基的别号。
  • 闻道:领悟道理,这里指达到某种精神境界。
  • 长物:多余的东西。
  • 驾鹤:比喻超脱尘世,自由自在。
  • 窥豹:比喻见识有限,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 皎不如污:光明正大不如污秽卑鄙,意指世事复杂,纯洁不如圆滑。
  • 无善足称:没有值得称赞的善行。

翻译

我杨基四十岁了还未领悟大道,对世间事也无所偏好。平常只喜欢看东家的竹子,屈指一算,已有十年未曾踏足那里。我除了身体之外别无长物,只有一件破裘和一顶旧帽抵御寒暑。妻子儿女屡次叹息生活困顿,不只是没有烟火,连灶台也没有。我自笑身体轻盈得仿佛可以驾鹤飞翔,眼睛明亮得足以窥见豹子的一部分。人情世故看得烂熟,光明正大不如污秽卑鄙,恭敬胜过傲慢。有瑕疵可以指出不算耻辱,没有值得称赞的善行才是真正的妙境。这些感悟如今更加深刻,我静静地倚在南风中,聆听蝉鸣。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杨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眉庵四十未闻道”一句,既是对自己未能达到精神境界的自嘲,也透露出对世俗的不屑。通过对比自己的清贫与世事的复杂,杨基展现了一种超脱和洞察,认为真正的妙境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非外在的繁华和赞誉。最后,静听蝉噪的描写,更是将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推向了高潮,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深切向往。

杨基

杨基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归。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