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杪秋予客句曲崇明寺大席道兄频惠佳食且促膝谈心甚感知己赋此用赠
华阳胜地又相过,古寺逢君感慨多。
人似淮阴惭布衲,饭如香国见维摩。
楚云尚重衡文鉴,天马终腾拔宅窝。
知己天涯敦气谊,天涯况复正干戈。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杪秋(miǎo qiū):晚秋。
- 句曲:山名,在江苏省句容市东南。
- 崇明寺:寺庙名。
- 大席道兄:对道兄的尊称,可能是一位在寺中地位较高或举办较大法事活动的人。
- 布衲:僧衣。
- 香国:充满香气的国度,佛教中常用来形容美好的境界。
- 维摩:维摩诘的简称,佛教中著名的居士。
- 衡文鉴:品评文章的标准或眼光。
- 天马:一种神马,常被用来象征杰出的人才或事物。
- 拔宅窝:传说中修道者全家升天成仙的地方,这里表示对对方修行有成的祝愿。
- 气谊:情谊。
翻译
在甲寅年的晚秋,我客居于句曲的崇明寺,又与道兄相聚。在这胜地相遇,心中感慨颇多。我自觉如韩信般惭愧,穿着僧衣;而您给予的美食,如同在充满香气的国度中见到维摩诘般美好。楚地仍然重视品评文章的标准,您也如天马终究会腾飞,到达那修道成仙的地方。在这天涯之地能有您这样的知己,让我深深感受到情谊的深厚,更何况在这天下正处于战乱之时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释今无在晚秋时节客居崇明寺时,对与大席道兄相聚的情景和感受的描写。诗中既表达了对道兄的感激和敬意,也流露出对世事的感慨。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华阳胜地又相过,古寺逢君感慨多”,在这美好的地方与道兄重逢,心中自然涌起许多感慨。
颔联“人似淮阴惭布衲,饭如香国见维摩”,用韩信和维摩诘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对道兄款待的赞美。
颈联“楚云尚重衡文鉴,天马终腾拔宅窝”,则对楚地的文化氛围和道兄的修行前景表示了肯定和祝愿。
尾联“知己天涯敦气谊,天涯况复正干戈”,强调了在天涯之地能有知己的珍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使这份情谊更加难得。整首诗语言优美,用典恰当,情感真挚,富有意境。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 —— [ 唐 ] 杜甫
- 《 水调歌头 木芙蓉并引 》 —— [ 元 ] 王寂
- 《 临江仙 其四 暮秋有感 》 —— [ 元 ] 段成己
- 《 湘月 》 —— [ 清 ] 戴延介
- 《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 》 —— [ 唐 ] 杜甫
- 《 暮秋舟次南皮故人太末赵宗鲁以别驾经略河渠邀集行馆话旧并命小奚拨阮放歌酣畅达曙即席赋赠二章 》 —— [ 明 ] 胡应麟
- 《 晚秋集晏太尉西园 》 —— [ 宋 ] 宋祁
- 《 洞仙歌 · 送秋 》 —— [ 清 ] 阮恩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