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墩先生挽诗
理学龙门后,文章太史公。
蜚腾当景运,简注切渊衷。
载笔皇猷润,传经帝业崇。
芬华沾草木,名姓熟儿童。
琬琰镌磨遍,川源涤溉空。
为霖须海内,骑尾忽天东。
往事浮云改,遗书列屋充。
掀髯怀指授,擿埴叹颛蒙。
怅望仙衢远,追攀逸驾穷。
南山秋月夜,愁断白杨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篁墩(huáng dūn):人名,作为诗作怀念的对象。
- 理学: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强调道德修养和心性的探究。
- 龙门:这里比喻德高望重之人。
- 太史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此处借指文章大家。
- 蜚腾(fēi téng):指地位上升,名声远扬。
- 景运:好时运。
- 简注:谓对居官者的考绩铨叙。
- 渊衷:深远的心意。
- 皇猷(huáng yóu):帝王的谋略或教化。
- 芬华:芳香、美好的声誉。
- 琬琰(wǎn yǎn):泛指美玉,这里比喻美好的品德和文章。
- 镌磨(juān mó):雕刻琢磨。
- 涤溉(dí gài):洗涤。
- 为霖:意为作济世之雨,多用来比喻济世之才。
- 骑尾:指彗星。“骑”在此处读音为“jì”。
- 仙衢(qú):指仙境般的道路,此处借指理想的境界。
- 逸驾:指奔驰的车驾,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 擿埴(zhì zhí):指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比喻暗中摸索。“擿”读音为“zhì”。
- 颛蒙(zhuān méng):愚昧。
翻译
在理学领域成为像龙门一般的大家之后,文章也可堪称太史公那样的大家。 地位迅速上升正逢好时运,考核铨叙深切符合圣上心意。 执笔润色帝王的谋略教化,传承经典使帝业更加尊崇。 美好的声誉如草木般四处传扬,连儿童都熟知他的名姓。 美好的品德和文章被反复雕琢,如山川水源般的才思被洗涤一空。 想要成为济世之才须得放眼海内,彗星却忽然在东方的天空出现。 往事如浮云般改变,遗留的著作堆满了屋子。 抬起胡须怀念他的指点传授,暗中摸索叹息自己的愚昧。 惆怅地望着那理想的境界如此遥远,想要追赶那杰出的才能却已无能为力。 在南山的秋夜月色中,愁苦随着白杨之风而断。
赏析
这首诗是对篁墩先生的挽诗,充满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先赞扬了篁墩先生在理学和文学方面的卓越成就,他的地位提升正逢时运,且其功绩得到了圣上的认可。他的著述和教诲对帝王的谋略教化以及经典的传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声誉也广泛传播。然而,他却如彗星般忽然离去,留下了许多遗憾。诗人回忆往事,面对先生的遗书,感慨自己在摸索中仍显愚昧,表达了对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对自己的反思。最后,通过描绘南山秋夜的景色,烘托出忧伤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对篁墩先生的追思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篁墩先生的歌颂和对自己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学问的深刻思考。